第(1/3)页 “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,”方大海慢慢开口,同时抬手压下了现场越来越热烈的议论声。 “这正是我们之前思维上的一个盲区,也是本案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。”方大海的声音提高了几分,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,“我们之所以觉得动机不足,是因为我们用已知的物价,或者说,是用我们对普通商品价值的认知,去衡量了一件特殊的物品——明嘉靖青花诗文瓷盘。” 他走到白板前,将“两万块”和“五万块”这两个数字圈了起来,然后在旁边画了一个巨大的问号和箭头。 “在普通人眼里,这就是一个旧盘子,可能值个几千、几万顶天了。” “但在特定的圈子里,在懂行的人眼里,它现在的价值远超我们的想象。”方大海的目光变得深邃,他决定用一个最直观的例子来打破同事们的认知壁垒。 “换句话说,”方大海敲敲白板,“我们在用已知的价格,来进行判断。” “我给大家讲个真实的事。”方大海顿了顿,将双手支撑在桌面上,组织了一下语言,“我的妹夫,陈阳,在江城就是做古玩生意的,是个行家,大家一定都知道。” 方大海环视了一圈会议室,确保每个人都在认真听:“陈阳跟我说过,古玩这个行业最可怕的地方,就是你永远不知道一件看似普通的东西,背后隐藏着多大的价值。” “有时候一个农民在田里挖出来的破罐子,在专家眼里可能是价值连城的国宝。有时候一个古董商花几千块收来的'垃圾',转手就能卖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价格。” “这就是古玩市场的残酷现实——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巨大价值落差。”方大海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,“而这种价值落差,往往足以驱使一些人做出极端的事情。” “更重要的是,古玩市场还有个特点——很多交易都是现金交易,不留痕迹。买家和卖家之间的关系网络复杂,很难追查。” 他在白板上又写下了“信息差”、“现金交易”、“关系网”几个关键词,然后用红笔重重地圈了起来。 “大概就在三年前,也就是隋海龙买下这个嘉靖盘子,送给李建国之后的时间段,我妹夫在京城一家大型拍卖行,送拍了一件明代宣德年间的青花葫芦扁瓶。” 方大海特意强调了“三年前”这个时间点:“注意这个时间节点,非常关键。” “那年京城针对古董开了专业的拍卖行,古玩市场正处在一个疯狂上涨的阶段,特别是明代青花瓷,几乎每个月都在刷新价格纪录。” “我妹夫陈阳,在1995年,亲自参加了汉海拍卖,他说那天的现场气氛异常激烈,几乎所有的重要买家都到场了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