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一提看书,百官大多面露苦涩,他们都是年迈之人,记忆力退化,哪儿比得上年轻人、 不过也有人说着已经背完了九九乘法表,搞清楚了圆周率等。 这倒是出乎杨云意料,圆周率想搞清楚,可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。 杨云满意的点点头。 “诸位如此勤学好问,不愧是我大唐表率,但这些还不够,远远不够,就拿各城税收来说,短时间内想要算清楚,是个麻烦事。” “不仅要算清楚,还得根据各城情况,发配合理的黄金,若是分配少了,城中百姓过的还没往日好,士兵也没有钱来打造物资,分配多了,朝廷又负担不起。” “这就需要大量的人才,考核便成了极为重要的一项,我建议,大唐往后实行科举制度,分为语文,数学,物理,化学,政治,地理六门功课,依照成绩选出专业性人才。” “同时,应当鼓励大家钻研奇淫巧技,凡是对大唐有用,一经证实,必定重赏。” “还有,各处应当对百姓宣教,宣传读书的重要性,做到想要出人头地,想要升官发财,想要光宗耀祖,就只有读书这一条路。” 百官交头接儿,窃窃私语。 按照杨云要求,九年义务教育的书籍都免费发下去了,每户都有,但百姓都忙着耕种,除了富贵人家有心思看,其他人很少看书。 若按照杨云这种方法宣传,哪怕是死记硬背,大家也都会读书,而九年义务教育内容的重要性,百官是知道的。 到时候,长江后浪推前浪,通过科举考试进来的年轻人,怕是会把他们拍在沙滩上啊。 这下,连李渊都坐不稳了。 杨云之前免费奉献功法,全民习武,已经威胁到了皇权统治。 如今又解放思想,怕到时候有能力的人多了,皇权不保啊。 “武安君,科举一事,还得再议。” 杨云不想等,也没必要等。 据历史记载,科举制度,就是在唐朝完善发扬,他只是换了个形式。 至于李渊担心的皇权问题,杨云也早就想好了对策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