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不光是孩子,你我不是也遇上了好时代嘛!”丁惟实说。 “咱们一起好好工作,好好生活。为振兴中华,为民族复兴也出一份力。”邵兴旺说。 “不愧是老党员啊!觉悟比群众高啊!”丁惟实说。 “受党教育这么多年,我确实觉得自己升华了。作为一名老党员,我为此感到无上的光荣。”邵兴旺说。 邵家棚村的学校建起来了,励志奖学金也设立了。 三个村子拆迁后,腾出了大片的土地,农业开始施行机械化种植。三个村子的人都集中到了镇上,政府给每家每户按照统一的样子和标准,建设了三层小洋楼,还带有地下车库。 虽然每一层面积都不大,但家家门前有小菜园,后院有小花园,比城里人住的楼房洋气得多,也舒服得多。 为方便照顾老人,邵兴旺和荷花把线团的父母接到了家里和自己的母亲住在了一起。 赵雨荷的母亲仍旧跟着二姐过。 韩鑫和戚寡妇结婚后,也有了自己的孩子,现在孩子已经上了学。 荷花兑现了承诺,把拆迁款的一部分给韩鑫,韩鑫和戚寡妇又从中拿出了五十万,捐给了学校的基金会。 韩鑫说,狗子和他的女人能拿出五百万设立奖学金,他和他的女人拿五十万,也不算什么。 除了韩鑫和戚寡妇,三个村的拆迁户们大多数人家都给基金会捐了款。 有捐三万的,有捐五万的,有捐八万的,还有捐十万的,除了狗子和他的女人,最大的一笔也就是韩鑫和戚寡妇捐的五十万。 从此,韩鑫和戚寡妇的良好口碑在整个镇上建立了起来。 狗子和他的女人设立的励志奖学金增长到了一千万。 有了钱,老师们的收入有了保障,再没有一个乡村教师因为收入问题离开这里,部分像邵兴旺一样从家乡走出去的人,又渐渐地回流到了学校,回到了家乡。 邵兴旺他们还从大学招聘了一批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到学校任教,老中青三代教师形成了良好的梯队。 在狗子的有生之年,学校将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。 一晃又是一年。 又一个农历新年到来了。 大年三十这天,狗子和他的女人正在新沣县过年。老老少少一大家子人正在一起包饺子,吃团圆饭。荷花的二姐二姐夫和荷花的母亲也来了。 “来,让我看看这个漂亮的小姑娘。”赵雨晴看着躲在妹妹赵雨荷身边的侄女,说,“叫姨妈,叫声姨妈送个大红包。” “姨妈!”邵兴旺和赵雨荷的女儿邵艺诚叫道。 “还有我儿子的呢?高兰婷指着坐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的儿子说。 “过来,霍什么来着?过来!”赵雨晴说。 第(2/3)页